找到相关内容1292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头牦牛——辱骂罗汉 累世为牛

    水瓶给碰掉了。’罗汉比丘听了,觉得他这样骂人,造了很大业,想救度他。罗汉比丘把他叫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:‘你觉得你是什么人,我是什么人?’‘怎么?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呀!’‘当然都是出家人,可我...他发愿:愿我辱骂圣者的果报不要成熟,愿我一生出家的功德,将来在释迦佛教下令佛欢喜,出家证得罗汉果位。诸位比丘,你们是怎么想的?当时的这位供水执事员即现在证果的沙弥。当时,他以嗔心口骂罗汉的果报,...

   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

    |因果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0738302653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为什么一部分佛教徒要出家?

      赵朴初答:要说明这个问题,先要谈一谈佛教的五乘教法。乘就是车子,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的目的地,借以比喻教法。五戒的教法(戒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的五条戒)能令修持者得生人间,叫做人乘。十善的教法(不犯十:1杀;2盗;3淫;4妄语;5两舌,即挑拨离间;6,即粗伤人的言语;7绮语,即邪淫言语;8贪;9嗔;10邪见,即否认因果的见解,即是十善),能令修持者得生天界,叫做天乘。四谛的教法,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21541910725.html
  • 徐恒志:什么叫五戒、八戒、十善戒?受持各戒有什么利益?

    二条),不眠坐高 广严丽床上,不食非时之食(即午后之食),这叫八戒;因有不非时食的“斋法”,故叫 八戒斋。十善戒是五戒的开展,从行为、语言、思想三方面去除十,做到十善。行 为上不杀生而保护生命;不偷盗而勤俭节约;不邪淫而纯洁清白。言语上,不妄语而 说老实话;不两舌而说团结话;不绮语而说朴质话;不而说和善话。思想上,不 悭贪而广行布施;不嗔怒而难忍能忍;不愚痴...

    徐恒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4101133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妄语的意义何在?

    如本法师答:   心口相违,言不称实,欺诳他人,名曰妄语。除妄语口业外,亦有三种口业:1.两舌(梵语paisunya):挑拨离间,拨弄是非,张家长、李家短。2.:开口大骂,彼此口业相杀。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,血口喷人六月寒,口开伤元气,舌动是非生。3.绮语(梵语sambhinnapralapa):花言巧语,装饰言辞,隐瞒他人,以达成欺骗为目的,诸如:色情、恐怖、钱财、名利等。   妄语分为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2/22010712050.html
  • 牧 人—口戏骂 今证罗汉

    牧女?後又转生可爱的天女?唯愿宣说前後因缘。」世尊告诸比丘:「这是前世的业力与今生的因缘。所谓前世的业力就是: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,人天导师、如来、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,有一位比丘尼,性情暴躁,以嗔心骂人『牧女』。临终前生大惭愧的比丘尼发愿:我於迦叶佛教法下一生持清净梵行,虽然没有证果,但愿我在释迦佛出世时,在佛教法下,令佛欢喜并得以证果:愿我骂人之业不要成熟。』众比丘,你们是怎么想的?时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9355617057.html
  • 佛教的五戒十善

    五戒中的“不妄语”分解为不两舌、不妄言、不、不绮语,将“不饮酒”扩展为不念、不、不痴,加上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而成,称作“十善戒法”,或称“十善业道”。五戒是十善的基础,十善是对五戒的扩张和...搬弄是非,离间他人的感情。人际接触中能够远离两舌,说正直话,做正直事,同事邻里和气相待,感情融洽,就不会有是非烦恼缠身了。  不而出言慈和——不口指语言文明,不用恶言毒语咒诅他人,不说粗言秽语有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1855998.html
  • 问:佛家的“五乘佛法”的内容是什么?

    乘是运载的意思,人天等各以所修的法为乘,运载到所要到的目的地去。佛陀说:有五种不同的修法: 一、人乘:人乘遵守“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”五戒教法,运出四趣,而得生于人道。 二、天乘:天乘遵修“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言、不两舌、不、不绮语、不贪欲、不嗔恚、不愚痴(邪见)”十善戒的教法,运出五道,而得生欲界天。 三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047753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妄语的意义何在?

    如本法师 心口相违,言不称实,欺诳他人,名曰妄语。除妄语口业外,亦有三种口业:1.两舌(梵语paisunya):挑拨离间,拨弄是非,张家长、李家短。2.:开口大骂,彼此口业相杀。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,血口喷人六月寒,口开伤元气,舌动是非生。3.绮语(梵语sambhinnapralapa):花言巧语,装饰言辞,隐瞒他人,以达成欺骗为目的,诸如:色情、恐怖、钱财、名利等。 妄语分为四等罪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6283381278.html
  • 如何面对口舌是非

    以兴邦,一言以丧邦。”佛法也强调身、、意三业清净,方得建立圆满的人格——可见慎守口业之重要。   所谓口业清净,便是去除四种不好的语言习惯:一、──粗、诽谤、令人烦恼的话;例如脏话或尖酸刻薄...。 二、对一切的众生发起慈悲心   众生出于无知而造口业,日后自受恶报。今日我们得闻正法,明白因果的道理,更该起一份慈悲心看待,学习诸佛菩萨不忍众生苦,一次又一次教化众生,身语意业永无疲厌的...

    中台世界

    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210311895.html
  • 如何时面对口舌是非

    种不好的语言习惯:一、──粗、诽谤、令人烦恼的话;例如脏话或尖酸刻薄的言语。二、两舌──搬弄是非、挑拨离间等破坏他人和合的话;例如用不当言语,挑起双方的仇恨、猜忌。三、妄语──虚妄、欺骗、不实在...不动。即使起心动念,也能很快返照,不至于念念相续。 二、对一切的众生发起慈悲心 众生出于无知而造口业,日后自受恶报。今日我们得闻正法,明白因果的道理,更该起一份慈悲心看待,学习诸佛菩萨不忍众生苦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375252.html